代理车险广告语词,养一辆普拉多35L一年最低需要多少钱?
丰田普拉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霸道,车价高,养车费用也高。我家表叔开石料厂的,经常跑烂路,创业之初买了台国产猎豹,事业起来后,猎豹卖掉,买了台19款的丰田普拉多3.5L车型。关于他这台普拉多的养车费用,我略知一二。
丰田普拉多,源于丰田全球的LAND CRUISER车系,1996年,丰田正式将LAND CRUISER的 FJ90车型命名为PRADO。这款车在2003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官方定名是“霸道”。为了配合这个霸气十足的名字,丰田的宣传部门跑到卢沟桥上拍摄了一张宣传照片。宣传照片中,一辆丰田霸道在路上,两只狮子对这辆霸道车俯首与敬礼,还配上“霸道,你不得不尊敬”的广告语。
众所周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丰田霸道作为日本车,跑到卢沟桥上面拍这种广告,招致一片骂声。为了平息舆论,丰田霸道改名,根据PRADO的英文名,音译了普拉多这个名字。自此,普拉多就在国内市场定名了,而也有的人称呼其为霸道,其实就是一台车。
目前霸道在全球市场发售,版本众多,但是国内市场是开左舵车的,所有买的都是左舵版本。左舵的普拉多,只有国产中规版跟中东版。中规版停留在2019款,由于国六排放,双积分的限制,已经于20年6月23日正式停产。
中东版仍然以平行进口车的身份继续销售,进口来源分为阿联酋跟科威特二个国家。其中阿联酋平行进口的普拉多,有4.0L、2.7L、3.0T(柴油)和3.0L(柴油)四个排量的配置,五门七座的尾标分别是VXL、VX、TXL、TX,对应不同的排量配置。三门车型分为TXL和TX两个配置版本。
科威特平行进口的普拉多,有2.7L和4.0L排量的配置,五门七座车型根据排量,配置不同,尾标悬挂EXR、GXR、VXR字样,三门车型尾标为GXR。所以,单看尾标,就能知道该车是哪个国家进口的。
普拉多3.5L车型,一年养车费用是多少?我叔这台车,是普拉多19款3.5TX-L后挂背包版本,当时裸车价52.89万,没有一分钱优惠。买的时候,后背包罩加价一万,选白色加2千,还被加了1.5~2万块钱的装饰。所谓的装饰,其实是导航倒车影像一体机,全车贴膜,拖车勾,车身拉花,以及4s口中的高档全车脚垫。实际价值不到一千块,卖给我叔二万块,是典型的变相加价。最后落地价花了65万,才把车提回家。
这台车卖相还是不错的,粗大的直瀑式镀铬前脸,看起来非常粗犷,力量感十足。5010*1885*1890mm的三围,车子又高又壮,坐在上面视野良好,在市区跑,有高人一等的错觉。使用一台3.5L 280马力V6发动机,没有涡轮增压,但是V6大排量非常提气。匹配的变速箱是爱信的6AT变速箱,底盘是分时四驱底盘。
这台车我开过几次,起步的时候动力线性,没有涡轮增压发动机那种突兀感,不会开着开着突然被踹一脚,提速可以跑进8秒内,对于一台二吨多的车来说,已经很给力了。加速时有些轻微顿挫,但是不在意也没什么。
整车空间很宽敞,整车轴距2790mm,配合比较方方正正的造型,坐在里面宽敞,不压抑,视野好。后背箱是半开式尾门,不挤占后备箱空间,可以拉很多东西。
配置也不错,毕竟是六十万落地得车。像真皮方向盘,真皮座椅,车机大屏,气囊,定速巡航,天窗,LED灯组等配置都有,日常使用足够了。
接下来,说一说这台车的养车费用。养车费用就是油费,保险费,保养费,高速费,洗车费,停车费,违章罚款费这几大块。就我个人感觉,我叔这台普拉多,养车费用应该是同车型里比较低的了。
首先是油耗。据我观察,普拉多3.5L排量不小,跑不同路况的时候,油耗也是不一样的。
据销售说,这台车最好加京95#, 偶尔加京92#也没问题,我叔就一直加95#。这车跑市区的时候,油耗根据拥堵程度变化,
非常堵的情况下,百公里油耗20L往上。若是路况好,油耗在14~17L之间。不堵车情况下, 时速90公里匀速行驶最省油, 最低可以跑到12L/100km左右。
若是走一些烂路,比如我叔去石场的时候,路面坑坑洼洼的,开的很慢,摇摇晃晃的,这时候油耗能跑到30L/100km。如果一年跑二万公里,综合油耗按照18L/100km计算,加9块钱的95#油,折合一公里1.7元,需要花费3.5万左右的油费。
第二是保险费。我叔有一次开车,因为路滑,撞树上了,虽然刹住了,但是车头被撞变形了,修了一次花了近二万块。所以他一直买的是全险,一年保险费需要1.5万左右,如果头年出事故,来年保费还会涨,一般在1.5~2万块钱左右浮动。
第三是高速费。我叔需要经常出去看新的石场,交流感情跑应酬,还顺带出门旅游,每年1/3的里程是在高速公路上。这车虽然贵,但是高速收费标准跟十万块的家用车是一样的,普通道路收费五毛,桥,隧道1-2块钱一公里。一年跑一万公里左右的高速,高速费需要5000块钱左右。
第三是保养费。普拉多3.5L保养周期是5000公里/半年,一次小保养加0W40的全合成机油,一次保养物料费跟人工费,需要1200块钱左右,一年跑二万公里,需要保养四次,需要近5000块钱。三万公里要做一次大保养,根据实际情况换机油、刹车油、变速箱油、前桥油、后桥油等, 花费2500块钱左右。
第四是停车费。很多大城市停车,最便宜也要400块钱一个月。但是我叔因为住在县级市,大把停车位,所以停车位是不花钱的。只有偶尔出远门的时候,需要花点停车费,一年大概需要花2000不到的停车费。
第五是洗车美容费。我叔把这台普拉多当做工具车来开,去的地方也是石场这种多泥泞,多灰尘的地方,车子常年是比较脏的。他一般拿市场的水管子冲一下车子,让车看起来没那么脏。然后半个月去洗车店洗一次车,由于车大且贵,一次洗车要75块,一个月就是150。一年洗车费差不多要2000块钱左右。
第六是违章罚款费。我叔性子比较平和,开车不急不躁,不闯红灯的话,小城市熟悉了很难吃到罚单,一年违章罚款费可以控制在1000块钱以内。
总得算下来,我叔这台3.5L的普拉多,假设一年跑三万公里,油费需要4.5万,保险费需要1.6万,保养费需要7000,高速费需要5000,洗车费2000,违章罚款1000,总计需要7万块钱左右。
哪些人适合买普拉多?养一台3.5L的丰田普拉多,需要近7万块钱养车费,一个月需要6000块钱左右,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买。
适合买普拉多的人,首先要有钱。正常 情况下,买车时的预算可以按照家庭年度结余*2的方式计算,按照3.5L普拉多65万的落地价,想要买这车,要求家庭每年可以存下35万。扣掉必要的吃穿住行等费用,一般这些费用占比在6成左右,所以家庭年收入应该在200万左右。月入三万也可以买,但是买了后发现车子变成了摆设,因为买车挤占了正常的开销,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其次,买这车的人有一定的越野需求。普拉多卖的最好的地方是藏区,买的最多的人是藏民。因为 藏区人烟稀少,很多地方道路基础设施没有内地好,要求车辆有一定的越野性能,而普拉多就不错。除了越野性能强,质量,空间,保值率都不错。若是只是市区代步,买一台60多万的丰田普拉多,还不如买一台奥迪Q7。
保险都是骗人的这句话?
很多人认为保险都是骗人的,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保险,我想告诉大家:
如果保险都是骗人的,那它可以称得上是百年骗人的行业了!
如果保险都是骗人的,那它可以称得上一个具有上万亿资金运营的行业了!
如果保险都是骗人的,那它必需要考试拿到资格证书才能行骗的行业!
如果保险都是骗人的,那它可以称得上是使最多人受骗的行业了!
第一:保险是合同契约,如果保险是骗人的,那么根据我国法律,带有欺诈性质的合同是无效的,难道国家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吗?
第二:保险合同规定了彼此的权利与义务,因此双方都应该遵守规则,保险公司承诺要赔的,一定会赔,如果不赔可以通过法律。
第三:了解保险合同,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才是最重要的!合同之外的任何事情都不要轻信也不要存幻想。
误区一,保险是骗人的,因为别人这么说
第一:80%以上的人认为保险是骗人的,都是听别人说,因此往往把个别案例扩大为普遍现象(如保险公司拒赔),事实您真的了解保险吗?为什么保险公司会拒赔?
第二:目前中国已有数亿人投保,2016年一季度,保险行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979.12亿元,同比增长42.18%。2016年一季度,保险公司赔付支出累计2891.33亿元,同比增长25.10%。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利好政策支持下,在央视、人民日报官媒的正向引导下,保险公司的开门红,更是反应了近几年我国百姓的保险意识逐步增强!保险已经成为生活必备品!
第三:保险在国外发展了上百年,中国只是引入而不是创造,国外上百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保险的作用。(发达国家人手3-5张保险单)
第四:如果您认为保险骗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了解保险,看她是否骗人,不要因为别人的话而使自己没有了保障。
误区二,掏的钱和保障差不多
有些人说:我每年掏5000元,交20年一共交了10万,保障只有10万多,不划算,其实您陷入一个时间误区里:
第一:如果万一在第二年发生意外,您这时只交了5000元,却得到保险公司10万的赔偿,而且以后的保费都不用再交了,这时的回报是几十倍。
第二:即使您交完20年的费用,什么意外都没有发生,您也应该高兴!第1,那么多年都平平安安,多有神气啊!第2,我留下了一笔钱,可以用来养老啊!
误区三,钱放保险公司不如存银行划算
第一:保险和银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保险为您提供风险保障,回报可能是几十、上百倍的,是以小保大;而银行只是为您管钱,存多少是多少?出了万一是没有大额资金帮到您的。
第二:保险的保障一旦承诺就不会改变,如99年前的保单,有些利率高达10%左右,因此保险公司负担了大量利差损的保单,这些保单保险公司是亏本的,但也没改变保单承诺;而银行的利率完全依赖自己的经营状况,说变就变。
第三:一般人不会轻易退保,因为退保会扣除手续费,这样保险公司强制为您留了一笔钱,现在社会上的消费诱惑越来越多,存在银行的钱很容易取出来消费掉,等急用时却没有了!
误区四,保险合同看不懂
第一:看保险合同主要了解:
1:保什么?(什么情况下得到赔偿?什么情况下得不到赔偿?)
2:保障多少?(出事了得到多少钱的赔偿?)
3:每年交多少钱?(5000还是?)
4:保多久?(终身有效?还是1年有效?)
第二:投保后都有10天的犹豫期,以后会增加到20天了,在此期间您可以咨询专业的保险人士,10天内觉得不合适是可以退保的。,
第三:现在很多条款都用通俗语言,其次有很多渠道让您了解,比如报纸、电视、网络等。
误区五,保险公司万一倒闭怎么办
保险公司是不会“倒闭”的。因为保监会不允许保险公司申请破产。申请破产其实是公司所有人对自己的财产的一种保护。是被国家允许的。但保监会却剥夺了保险公司这种权利,或者说保险法剥夺了保险公司这种权利,这是为什么呢?
老百姓用钱购买保险,在没有出险时,保险公司是没有付出任何代价的。如果保险公司可以申请破产,倒闭了,那么未出险的人,保费不是白交了吗?
那么既然保险公司不能申请破产,自己又经营不下去,该怎么办呢?这时候,会有另一家保险公司进行兼并、并购。当然,如果没有人愿意出来揽下这一摊子的话,保监会就会指定某家保险公司进行兼并。兼并后,原来保险公司的客户保单依然有效,也就是说,放心买保险,我们买了保险以后,不必日夜担心我们的钱肉包子打狗。因为总会有人出面替我们兜着风险。
误区六,拿钱快,理赔慢
出险了,每个人都希望能立刻拿到赔偿,但理赔牵涉到保险责任的确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相关的证据支持才能确定理赔,如果出险了就赔,保险公司不是要赔光了?作为客户,理赔时要及时通知保险公司;详细了解理赔的步骤,以及需要自己准备的材料;随时与客服人员沟通,不明白就问,不要怕麻烦。
目前,关于保险的绝大部分谣言,很大一部分有炒作的成分,很多人根本不了解保险,或者对保险的理解非常片面,但是听别人说保险不好,就跟风传播。别总是听别人说保险骗人,就跟着说保险是骗人的。更别阻止身边的人买保险!谁值得相信,请你多想想这几个问题:
假如你需要大笔医疗费用的时候,他在哪儿?
假如你的子女需要照顾的时候,他在哪儿?
假如你需要安享晚年的时候,他又在哪儿?
如果你20万的手术费用,那些不让你买保险的人会借给你钱么?如果你需要3000元每月的养老费,那些说保险骗人的朋友会给你掏么?反过来看看保险代理人:他们承受着辛苦和委屈,就想要为你多一重保障,你不懂他告诉你,你不明白他讲给你,你出险了他帮助你,你平安幸福他祝福你,这难道不正式真正的好朋友吗?
人保财险宣传内容?
中国人保财险广告语是:铸金牌服务 ,为梦想护航。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PICC P&C,简称“中国人保”)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于2003年7月由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发起设立的、亚洲最大的财产保险公司。
天津花小猪还有机会吗?
目前来看想要继续运作困难重重,现有的出租车司机早已经怨声载道,而且顺风车已经有嘀嗒,滴滴等成熟平台,天津市政府客管办也得平衡各方情绪,万一再出现前几年出租车罢工,围堵滴滴司机等社会现象,会让政府很难看,而且影响也不好,打乱了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
虽然国家倡导顺风出行,但也不是让各互联网势力肆意无序的发展。各种准入制度和安全保障才是共享出行的基石。同时出租车行业也得加紧提升服务品质,应对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不能有情绪有意见就怨天怨地怨政府,多从自身找原因找问题。
怎样理解保险?
怎么理解?通过产品,通过保险公司公开的数据来理解。
17年湖北省平安理赔数据:疾病医疗14.9万件,件均赔付2880元,意外医疗5.7万件,件均赔付2180元,这两类型的理赔数量上占97%以上,达到20.6万件,占总理赔金额的一半左右,5亿多。重大疾病4000件,79000元,疾病死亡1600件,64000元,意外残废650件,35000元,意外死亡460件,是最多的198500.疾病残废只有2件,件均理赔14000元。平均赔付一万以上的理赔数量只有2%。总理赔金额10个亿多一点。
前几年某安湖北代理人一共有2万人,保费收入40多个亿。17年我算有50个亿(其他文章有人指出17年湖北省的保费收入是150个亿,如果是这个数,我了个去)。平安17年个人客户总数在5000万。我按湖北省人数做折算,可以认为大概有250万客户。人均保费支出2000元(6000元),基本符合双十原则。人均理赔分摊成本在400块(不变),400%(1500%)的利润吧。这利润率大概只有贩毒才能比得上了。对了,保险代理人都说保险每个人都要有,就是属于大众消费品咯?我也觉得是的,但怎么大米,汽油,大豆等等其他大众消费品的利润就没这么高呢?那个质疑说很多行业都这样的,为什么我唯独说保险业呢?这就是我的回应咯。你们不带这样双的啊。还有啊这个只是平均的,具体到一些产品啊,可以有更高的利润率呢。
这里其实我是隐含了一个问题,但是不影响定性分析,我会在文中后面说出来。
请看图一
综合以上数据,上面事件理赔发生几率和人数分别是
疾病医疗:5.96% 149000人
意外医疗:2.28% 57000人
重大疾病:0.16% 4000人
疾病死亡:0.064% 1600人
意外残废:0.026% 650人
意外死亡:0.0184% 460人
以上数据意味着什么呢?平安湖北省2017年98%的理赔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理赔比保费少,如果按照保险的真正意义来设计产品,理赔数量太少,太难看了啊。现在把理赔门槛降低,数量提高49倍,理赔成本只翻了一番,但是保费可以以数量级增加啊。
保险真正意义并不是有什么事都给保,而是在极端的情况下对家庭的最大保障。2017年湖北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37万元。我个人可以认为少于这个数1-3倍的理赔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这个支出对于家庭来说不会太过沉重,基本每个家庭都会储备这些现金或者资产,就算没有保险也不会对生活带来影响,这种理赔虽然不是小概率,其实也不小了,但是对保费的增加有明显的促进做用的,你想想,如果一个保险大而全到扑个街擦伤扭伤都给赔,98%以上的理赔没有意义,但是保险公司却要养一大群理赔人员(理赔100和理赔10万人力资源成本上区别没有数字上大的),而你买的保险所支付的保费其实只有一小部分做为理赔基金,那保费得多高?这保险其实是不值得买的。
另外一方面大部分代理人做所谓的专业保险规划的前提,都已经违背了保险的根本原则,代理人优先考虑的是投保人最大能承受的保费支出(双十、标普,其实这也没错,错就错在后面,错在产品不合理而已),然后再根据这个预算先做大人,后做小孩,最后老人(扯的,不会给投保的)的妥协而已,再从有限的几个保险产品里做预算,其实也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结果就是造成了有效保额极度低下,保障大打折扣的现象,这是一份除了代理人之外没有意义的保险。就是因为重大理赔少,这个缺陷显得不明显,就算发现了也容易以各种理由忽悠过去。
有效保额是我发明的一个概念,因为不幸的事件发生机率本身很小,这些不幸事件之间有些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或者说能同时发生,但是机率是两者机率再相乘,少到可以忽略的。家庭保险也不只能先考虑大人后做小孩,最后老人。理论上三者发生不幸事件的机率不会有数量级的差别,但是家庭2人甚至3人同时发生的机率也是非常小的。所以我们家庭真正的保额,并不是简单所有保单的保额总和,那个是理论上的保额,也不可能实现的保额,您见过全家一起患重病,然后全部发生意外的例子吗?没有。所以家庭有效的保额只能算成家庭各成员各份保单上各种保额的加权平均,具体算法要有大量数据支持,可以做为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了这里就不说太多了。
这里问题就来了,家庭要取得全面的保障,保费支出应该是平均有效保费乘以家庭人数再乘以保单数(重疾、意外),各项保险的保额要均等,人与人之间也要相对均等的。这样才能起到保险的真正作用,不然就会出现有效保额不够,或者生错病,病错人、买了意外险的人,重疾额度不够(相对也是)这种尴尬局面。这样看来,湖北省的家庭保费支出应该都要5位数了,你要买的话,家庭保费支出起码也得大几万啊,基本这个你要买就是100%要支出的。但是上面有两个数字非常尴尬。总理赔里有98%的理赔,平均理赔金额只比平均保费高一点点,而且理赔金额占了总理赔的50%。
当然不同险种的发生机率不一样,杠杆不一样也就是费率会不一样。有些大而全的保险甚至意外、重疾共享的保额的费率比其他家分开买同样保额的费率要高,这里就不点名了。
到这里,您看看你手上买了的或者将要买的保险,如果按有效保额的概念来算保障,究竟有多少意义。或者是你按有限保额的概念来重新配置保险,算一下保费得多高。
真正起到保险大杠杆作用的理赔几率,是少于重大疾病的0.16%,略高于意外死亡的0.0184%。大概在万分到千分之一的区间以内。而且绝大部分在于重疾,重大疾病的理赔金额,也就是保险公司给的真实平均保障也不高的,以上面数据来看也就10万不到,完全就是全家人几年的保费而已,按有效保额的概念来时间更是短。
绝大部分代理人都喜欢说对所有人说如果没买保险,重疾需要几十上百万的时候怎么办?或者时不时晒一下过百万的理赔案例。麻烦大家去看看理财分红型的重疾险,保额达到几十上百万的时候保费是多少吧,再者每个家成员都按这个标准配置后,保费支出还得加倍增多。看看还剩下多少家庭负担的起吧。买了他们推荐的保险万一真的发生几十上百万的医疗支出,绝大部分人都是覆盖不住的,他们完全是在诡辩的,广告词你也相信?确定你付得起保费再说吧。见过太多的家庭花了大价钱,有效保额只是保费的几倍,他们却以为自己有几百万的保额,都是几百万身价的。
我们再看看图二:
大家看到没?重大疾病的4000例里,top10第十理赔也就50万左右,都是买了多个保险产品综合理赔才有这么多的,不得不说这里的理赔是有点疑问的。而且还有豁免金额数据很有意思,有空再解剖吧。
再来看图三,在这个数据里98%的理赔都是50万以下,50万以上的按比例应该有80例左右。但是在前图里,top10里最大不过80多万,最小的50万。难道有70个都是个50万理赔?数据有问题,呵呵。
再分析一下,其实这上面的客户都是听了商业保险代理人的建议,按自己家庭收入来配置产品的,虽然可以买多点增强保额,但是不可能加多几倍保费支出吧?图上却充分表明了有71%客户的理赔都满足不了需求的,同时也意味着如果一旦发生理赔,总客户里有71%保额是不够的,是属于无意义的保险,因为一般赔付储蓄,或者省下来的保费足够覆盖了,遇到真正的不幸事情发生,你的有效保额太低了啊。万一不是投保人发生不幸事件呢?你还没算上其实老人发生重疾的机率是最高的,但是目前老人肯定是拒保的,就算有,保费也是天价,保费比保额高。就算20年前现在的老人当时还能算是年轻人的时候买了商业保险。您看看他现在那可怜的保额和现金价值?大部分家庭的保险都是有问题的啊。
以上的分析只是死差和费差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利差没有体现。有些代理人直接跳出来说你懂个屁,保险公司的利润来自死差费差和利差,他们根本不懂保险,只是死记硬背上线教的东西。同时本文也在不断的更新当中,刚开始也没把利差考虑进去。同时也有人提出算法不太公平,因为有些险种是100%理赔的,其实应该说是返还,另外一方面目前保险人群还是相对年轻。往后理赔率会越来越高。
这里我就增加利差的内容,并针对这一项进行分析。对于大部分非消费型的保险来说,都不是保终身的,这里是人为的拉低了理赔机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保费。有一小部分特别是重疾险是保终身的,有事理赔没事返还。所以按总保费收入来除理赔是不够准确的说话我部分认同。首先我不认同返还部分是属于理赔,这个本身如果是合同里约定的高概率事件。返还的部分是用你交的保费通过几十年的长期投资所得的部分而已,是属于利差。你交的保费算入保费收入里面是没毛病的,这部分的产品,还是有小概率产生理赔的,和一般的产品没区别,理赔从保费里出还是利差部分来出这个我们深究也没用啦。所以非理财分红型的利润率也不低,保费巨大,深受保险公司特别是代理人的欢迎。不信你用非理财型的保费用来做4%的定投算复利,再和保险理赔+返还的总和比较一下?
无论保到60 70还是终身,几率虽然高一点,但是费率也高啊。而且这类型的保险你有没有发现让你出一堆的钱,但是最终算下来保费和保额相差无几,更大的风险在于你现在年纪轻轻的买了保几十年甚至终身的产品,费率是低,但是到老了你觉得这些保额会够?到你年纪大了再买,费率直线上升,甚至拒保,失去意义了。再说一句,所有的保费交到保险公司,都会产生利差的。算上这部分的收益,好过卖军火、贩毒品,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现在的互联网公司想方设法去往这一块钻,万亿市场规模啊。
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目前商业保险太贵,利润太丰厚了啊,保险公司自己卖这些所谓的产品,一方面谈保障,另一方面却给不到大部分客户足够的保障,还嫌客户穷咯。再一次从不同角度来证明我上面的论点。
单纯意外死亡的几率实在太低,单买这个的保费太便宜了而且通常不会被拒保啊,意外是和年龄没有正相关的。
所以说问题的关键就回归到重疾上面来了,家庭的主要风险就在于这里。根据公开的数据统计重疾里有80%的是癌症,根据某互助里17年的数据啊。我帮助过几百人里,他们最高得到30万帮助,最少也有5万啊,而我只付出20块不到去帮助别人。数据是不是很吓人?
最后结论:对于99.99%的人来说,只要你不要一发工资全花光,至少你把不少于保费或者家庭总收入的10%用于定投抗家庭风险就可以了,并且越多越好,越早越好,你不买任何保险都没关系的。对于你相信代理人离开数据谈风险的忽悠说法:万一发生就是100%?风险一旦发生怎么办?你能保证不是你?…………我也有解决方案的。你买纯消费型的重疾加意外就好了啊,一年没多少钱,代理人说的一旦不给续保, 通常都是你年纪大了啊,你按我用保费来定投,年纪大了后你会发现你所得到的,比你的保额还多啊,我还要你保险公司保障个屁啊,不信拿起你自己的保单算一下咯。还有我能确定20年前辛辛苦苦供的保险,那些人现在再看看他们的保额,现金价值等,他们正在嚎啕大哭呢。
如果你不想成为这万分之一的其中一个,这个是没办法避免的,但是可以人为降低几率,我们也可以通过最低成本给自己家庭带来最大的保障,千万不要相信绝大部分代理人的话,消费型的保险,互助,社保医保最重要的是家庭定投投资已经够用了。不幸事情发生也没办法,但是他不会因为你买了保险就不会发生,甚至某种意上来说,买了几率还会高。不信你看看两部一样的车,一部只有交强险,一部有200万第三者,你看谁的事故率高?代理人的营销都很牛,让你觉得如果买了他们的产品,钱还是你的,您身价已经是百万?而且出险还有赚的感觉?对不对?其实都是坑啊。
再套用一下代理人们的逻辑:哪怕是千万分之一的发生几率,你能保证不是你?万一是你怎么办?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拿收入的10%来买双色球,要不一年买一次,中头奖几率可以达到千分的级别,要不每个月买一次每个月都有万分价格的几率,还没算上其他等奖呢?理论上你中头奖的几率和发生重大理赔的几率是差不多的,甚至更高。